深圳市区助盲导行系统建设成果简介

畅道无障碍
2024-05-19


一、背景

一直以来,受制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相对馈乏,针对低视力和盲人等视障者的无障碍城市建设,存在设计不合理、建设不到位、设施不实用等诸多问题。

(一)主要痛点

导致视障者出行不便的痛点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盲道延伸不全面,比如地铁站内盲道铺设不能完全覆盖所有出入口,局限了视障者出入地铁站的路线,有时候需要绕行几百米距离,给出行本就不便的视障者带来更多的负担,另外部分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市政盲道未延伸至出入口;二是盲道铺设不合理,盲道线路设计存在绕行、断头、盲道砖错误使用等现象;三是盲文设施覆盖面不足,视障者难以准确定位所处位置,以及行进方向前方到达地点,比如在地铁换乘站,或多出口不规则地下通道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空间,容易迷失方向;四是盲文设施实用性不强,不能帮助视障者形成区域内的地理信息和无障碍设施设置位置的整体认知,需要长时间不断摸索来建立和丰富心理地图,给视障者自主出行造成困扰,这一过程也给视障者带来长期的挫折感,不利于视障者建立积极的、健全的人格并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建设思路

近年来,深圳市盲人协会在深圳市残联的领导与支持下,与各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反复沟通,针对视障者出行存在的主要痛点,分别在地铁站与过街通道,建设并推广了助盲导行系统。

建设过程遵循了4个基本原则,一是建设完整的通行流线,打通市政道路与通行设施的盲道;二是确保盲文信息的实用性,提供当前位置或前方到达地点准确信息;三是提升盲文设施设置的合理性,用系统性思维指导工作,将盲文地图、盲道、盲文铭牌、路线指引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起到导行的作用;四是局部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实施,根据现实条件,以国标为基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提升,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

(三)材料与工艺要求

在材料与工艺要求方面,盲文地图和扶手铭牌均采用304不锈钢材料作主体材料,着色部位和部件采用了喷涂烤漆工艺,同时对边框进行了圆角处理,框体及凸起部件消除了毛刺、割手等安全隐患。

二、地铁站内助盲导行系统

(一)建设过程

2018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其中第12条工作任务明确了“加强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建设。改造提升口岸、车站、 学校、银行、医疗机构、文体场馆、政府对外办事大厅等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设备,完善公共服务场所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无障碍服务,设置无障碍地图,提升我市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

2020年3月,深圳市盲人协会在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下,与深圳市地铁集团多次举行联席会议,就如何解决地铁站内盲道设置不合理、通行流线无标识、视障者难以获取站内地理信息等影响视障者自主出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另外,202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二条也明确了“国家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便利。”,为该项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支持。

2020年10月,深圳地铁在9号线上梅林站开展了地铁站内助盲导行系统的试点工作,该试点工程包括盲道整改、盲文地图和扶手铭牌的设置3项主要工作。

(二)项目特点

盲道整改主要工作内容为完善深圳地铁9号线上梅林站的盲道铺设,将盲道延伸至各出入口及包括盲文地图在内的无障碍设施所在位置。


盲道延伸至盲文地图

盲文地图设置在各出入口的通道内,及站厅至站台的无障碍电梯间旁,标注了该地铁站站厅层所有开放区域的分隔布局,清晰地表达了出入站、前往乘车站台、以及前往各无障碍设施的通行流线;盲文地图设置了简单明快的背景音乐,引导视障者使用设备;盲文地图设置了语音播报功能,通过按钮触发后,播报从当前位置前往乘车站台、出站及各无障碍设施的路线指引。

盲文地图

配套的扶手盲文铭牌,根据设置点所处位置,分别标注了当前位置信息,或前方到达位置信息,在前方到达位置出现分岔时,还分别标注左右两侧到达位置信息。


扶手盲文铭牌


大梅沙站全部扶手铭牌

站内还在男女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常用无障碍设施的门把手上方,设置了中英文明盲对照门牌,方便视障者准确识别。


男卫生间中英文明盲铭牌


无障碍卫生间中英文明盲铭牌


母婴室中英文明盲门牌


(三)实施效果及近期计划

2020年10月,深圳市盲人协会组织盲人对深圳地铁9号线上梅林站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认为该系统将盲道、盲文地图、扶手铭牌有机的结合起来,配合背景音乐提示和语音播报,极大地满足了盲人在地铁站内的自主出行需求,具备很好的推广价值。

2022年,在试点工作取得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深圳地铁建设集团发布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楼梯扶手盲文设置指引(试行版)》,对地铁站内扶手盲文铭牌的设置进行了规范。同年,在此基础上,推动在建的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扶手铭牌设置进行了系统改进,得到了居住在沿线和搭乘该两条线路的视障者的一致好评;2023年,推动对已建成线路的助盲出行无障碍改造,首个改造项目为9号线全线所有站点的扶手铭牌改造,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地铁因涉及建设单位众多,关系复杂,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周期较长,未来将继续稳步推进并逐渐完善地铁站内助盲导行系统。


三、过街通道助盲导行系统

(一)建设过程

2021年7月,深圳市颁布并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其中第十四条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无障碍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标准要求,构建无障碍居住、道路通行和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并明确了交通部门在相关工作中的主体责任。2022年,深圳市盲人协会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多次举行联席会议,就如何解决市政盲道设置不规范、过街通道无标识、视障者难以获取区域地理信息等影响视障者自主出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另外,202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二十三条也明确了“新建、改建、扩建和具备改造条件的城市主干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建设或者改造无障碍设施”,为该项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支持。

2022年10月,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主持下,福田区开展了过街通道无障碍助盲导行系统的试点工作,首个试点项目设在位于皇岗路与梅林路交界的梅龙天桥。该试点工程包括盲道整改、天桥无障碍示意图和天桥扶手铭牌的设置3项主要工作。

(二)项目特点

盲道整改主要工作内容为将市政盲道延伸至天桥各出入口,并按国家和地方设计规范,在无障碍示意图前设置提示盲道。


盲道延伸至人行天桥出入口

无障碍示意图采用明盲对照方式,标注了周边300米范围内,以步行方式方便到达的道路、盲道、主要建筑,以及公交车站、轨道交通站点、学校、医疗机构、公园等公共设施,和少数500米范围的重要设施或建筑。


无障碍示意图

无障碍示意图设置了二维码,扫码后获得前往附近地点的路线指引网页,路线指引以图文方式描述从当前位置前往附近地点的行进路线,图片采用了行进者的视角,展示易于识别的目的地图像,并在保证行进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最短行进路线,同时该网页支持手机读屏功能。


路线指引网页

配套的扶手盲文铭牌以明盲对照方式标注当前位置(如果人行通道存在分支中转通道且设置有扶手,该处扶手盲文铭牌应标注前方到达位置信息)。


梅龙天桥·西北口扶手铭牌


各出入口扶手铭牌

(三)实施效果及近期计划

2022年10月,深圳市盲人协会组织健视者、低视力者和盲人对梅龙天桥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认为该系统将盲道、无障碍示意图、扶手铭牌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创新性地应用了互联网路线指引,极好地满足了视障者的自主出行需求,具备很好的推广价值。

2023年,在试点工作取得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福田区新增了13座人行天桥的无障碍助盲导行系统改造,总数达到14座,共计设置无障碍示意图47块,扶手铭牌168处,并计划逐步对现有连接天桥的盲道进行较为全面的整改。

鉴于该项目增加了出行便利,丰富了信息渠道,拓宽了生活范围,受到了在深视障者的一致好评,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计划2024年再增加6座天桥的过街通道无障碍助盲导行系统改造。


多处人行天桥



分享